大家好,今天來為大家解答聯(lián)想g480顯卡能換嗎(聯(lián)想g480鍵盤字母變數(shù)字怎么按回來)這個問題的一些問題點,包括聯(lián)想g480顯卡能換嗎(聯(lián)想g480鍵盤字母變數(shù)字怎么按回來)也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,因此呢,今天就來為大家分析分析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,還望您關注下本站哦,謝謝~300元一塊的RX570顯卡——礦卡使用體驗說明:受
大家好,今天來為大家解答聯(lián)想g480顯卡能換嗎(聯(lián)想g480鍵盤字母變數(shù)字怎么按回來)這個問題的一些問題點,包括聯(lián)想g480顯卡能換嗎(聯(lián)想g480鍵盤字母變數(shù)字怎么按回來)也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,因此呢,今天就來為大家分析分析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,還望您關注下本站哦,謝謝~
300元一塊的RX570顯卡——礦卡使用體驗
說明:
受”**狀**”的影響,一直隔離在宿舍,趁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礦卡的真實使用體驗,并和大家分享一下礦卡識別以及如何判斷RX570是不是RX470刷的假卡,文章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部分,大家可以根據(jù)興趣查看相應部分。
· RX570礦卡拆解與使用體驗
· 刷的顯卡如何識別
· RX570礦卡如何識別
一.RX570礦卡拆解與使用體驗
1.1礦卡來歷:
呆在宿舍的這段時間,使用備用機《玩使命召喚14》感覺有點卡頓,主要是因為R9-370顯卡不太給力。因為是備用機,想少花點錢搞一塊RX570、RX580之類的礦卡應付一下。萬萬沒想到受**影響礦卡的價格也上漲不少,RX570某寶先前的價格在310元左右一片,現(xiàn)在上漲到390元左右。最后還是轉(zhuǎn)戰(zhàn)某魚,300元蹲到一塊公版RX570顯卡。
店家的說法是:這款顯卡是微星給聯(lián)想代工的顯卡,是使用幾個月的網(wǎng)吧卡,不是礦卡。這款確實微星給聯(lián)想代工的工包顯卡,不過店家后半句應該是假話,可以看到店家在賣長城巨龍礦電源、RX570顯卡,這些應該都是礦機上拆出來售賣的,而且從拆解的過程中看出使用時間應該很長遠超幾個月。
顯卡沒有箱說,所以直接來看看這款顯卡的外觀吧,這款微星代工的顯卡的造型是公版造型,黑色塑料外殼,渦輪風扇上灰塵較多。
這款RX 570顯卡沒有背板,紅色PCB,**供電接口不同于常見RX570的8pin,這款顯卡是6pin,顯卡的TDP被設定為120W,所以6pin供電也是夠用。
視頻輸出接口部分有三個DP、一個HDMI,擋板出有些許的銹跡,可能之前使用環(huán)境的濕度較大,擋板上螺絲有被拆解過的痕跡。
1.2顯卡拆解:
店家說顯卡是九成新,從PCB來看確實較新,但是拆開后可以看到內(nèi)部還是比較臟的,應該是店家在售賣顯卡之前,簡單將PCB清洗了一下,內(nèi)部沒有拆開清灰。
從散熱器、散熱片、風扇等處可以看到積灰嚴重,看來這塊顯卡之前挖礦的環(huán)境不太理想,而且使用時間應該很長,硅脂已經(jīng)完全干掉,這就是店家所謂九成新。
公版顯卡的散熱模塊是比較寒酸的,鋁塊散熱鰭片,帶有銅底,沒有熱管,這個散熱比非公版顯卡散熱要差很多,拷機測試過程中顯卡核心溫度動輒撞到溫度墻。
渦輪風扇的制造商是Firstdo(富士多),參數(shù)為12V 1.3AMP,風扇接口是4針的,帶有調(diào)速功能。
RX570的GPU核心,采用14nm的工藝,2048個流處理器,核心編號215-0910052。
來看看供電,這塊公版RX570的PWM主控芯片是來自英飛凌的IR3567B,從R9 290到R9 390,再到RX480、RX580等公版或者非公版顯卡都有這款PWM主控的身影。官方文檔可以查到,IR3567B可以提供輸出 6+2 相供電(此卡實際采用6+1項),能夠在-40°C 至 85°C 環(huán)境正常工作。
這款RX570采用6+1項供電,其中6項核心供電,采用一上一下MOSFET設計,上橋為安森美4C10N(30V 46A 6.95mOhm),下橋為安森美4C05N(30V 67A 4.5mOhm)。
顯存顆粒是爾必達GDDR5顯存顆粒,單顆容量512MB,共8顆,總計4GB,顆粒編號為”W4032BABG-70-F”,其編號含義我已經(jīng)標注在圖片中。
1.3顯卡上機體驗
GPUZ中看到廠商是MSI微星,流處理器為2048個,核心頻率為1244MHZ,顯存頻率是1750MHZ(等效頻率1750 * 4 =7000MHZ),市場有些礦卡為了挖礦效率,會將核心頻率降低,顯存頻率提升到2000MHZ,如果你買到RX570之類顯卡GPUZ顯示2000MHZ顯存頻率,那就是礦卡沒跑了。
通過AIDA64可以看出RX570采用的是**的GCN架構,新三年舊三年的GCN,最近也是終于有了RDNA 架構來接班,這個微星代工版本的定制BIOS將TDP設定在120W,過熱保護在82度,這也導致性能受限。
娛樂**的RX570顯卡跑分在14.8萬,圖個樂就行,哈哈。
3D Mark中Fire Strike中1080p場景,跑分9343分。
3D Mark中的Extreme測試,2K分辨率下4713分,其中圖形分數(shù)是4945分,受TDP120W和溫度墻的限制,跑分比其他非公版RX570略微低一點。
CPU是R5 1400頻率設在3.6,內(nèi)存設在3200 C16,顯卡頻率默認,《使命召喚14》在1920*1080分辨率下,最高畫質(zhì)平均67幀,受限于散熱以及TDP,這個幀數(shù)比非公版RX570稍微低幾幀。
二.如何判斷RX570顯卡是不是RX470、RX470D刷出來?
方法一:GPU核心上編號判斷(準確度很高)
顯卡的GPU核心上面會有一串編號,從這個核心編號可以識別出顯卡的具體型號,例如我的RX570上邊刻的編號是”215-0910052″,根據(jù)我下面的總結(jié)可以斷定一定是RX570,而不是RX470之類刷的。下面這是我對著網(wǎng)上無數(shù)拆解圖片,收集總結(jié)整理出來的,供大家參考。
RX460核心編號:215-0895088
RX470D RX470 核心編號:215-0876204 215-0876406
RX480 核心編號:215-0876184
RX570 RX580(2048) 核心編號:215-0910052
RX580核心編號:215-0910038 215-0910066
方法二:核心供電項數(shù)判斷、顯卡供電接口、GPUZ參數(shù)等輔助判斷。這些方法可以綜合判斷,沒有上面的方法方便。例如:從核心供電項數(shù)來看,RX470、RX470D無論公版核心供電一般都是4項供電,非公版本有4項也有6項,RX570無論公版還是非公版的核心供電一般都在6項。此外RX570除了公版6Pin基本上都是8Pin外接供電線,如果你買了一塊非公版顯卡6Pin的RX570,那基本上就是刷的。
三.如何判斷是否為礦卡?
礦卡識別是一個綜合判斷過程,也是比較困難的,例如:礦主用一張市面零售的RX570默認BIOS只挖礦30天,這種就很難去識別。所以,對于一張顯卡是否為礦卡,很難從單一的因素來斷定,從多個角度來衡量就可以有個大概判斷。
1、顯卡的視頻輸出接口如果只有一個(某些版本RX580顯卡),甚至沒有視頻輸出接口(英偉達P106顯卡),那么基本上可以說是礦卡了(除了礦難后官方公開銷售的這種卡,不過量很少)。這種挖礦專用卡,就是挖礦期間特別生產(chǎn)出來的,其BIOS頻率都做了特殊適配,挖礦效率很高,同時砍掉一些視頻輸出接口,降低顯卡成本。
2、在GPUZ中顯卡頻率超過官方設定的多半是礦卡,這些礦老板通常會將零售顯卡刷入挖礦BIOS,拉高顯存頻率,提高挖礦效率。
3.顯卡拆開后顯存芯片出有油、發(fā)黃的,多半是礦卡,收到長期滿負載工作、高溫高發(fā)熱,顯存芯片或者GPU芯片會滲出油、同時又發(fā)黃現(xiàn)象。不貴最近的挖礦由于會將GPU頻率、拉高顯存頻率,GPU核心可能不黃,看顯存顆粒才能判斷出來。
4.擋板出螺絲孔沒有擰過痕跡的,如下圖所示,礦機有時不會將顯卡固定,只使用扎帶簡簡單單扎一下,擋板處的螺絲孔通常沒有痕跡,這點和日常使用的顯卡的不同
四.總結(jié)
對于礦卡我的態(tài)度是:首先礦卡的暴斃時不會像垃圾固態(tài)硬盤暴斃時造成數(shù)據(jù)丟失這種附加損失,也不會像礦電源暴斃時造成其他硬件損失,所以它暴斃時的損失是本身購買礦卡的價錢,如果接受這個設定那就可以購買。也就是說當?shù)V卡的價格非常低的時候,是可以購買的。不過,我還是建議不要在主力機上用礦卡,買到礦卡后注意清灰、換硅脂,將顯存頻率降一點使用。
佰微Phoenix SSD:閑置筆記本升級,系統(tǒng)遷移詳細教程來了
本文轉(zhuǎn)自**ZDM
前言
人啊,一旦知道你會某種東西,就會瘋狂問你或者拜托你做那種東西,然后自然而然的稱為了那種東西的負責人,有事就找你,似乎已經(jīng)成為了一種常態(tài)。朋友知道我會弄電腦,然后把他的老筆記本交給了我,還有他自己買的一款固態(tài)硬盤。等他拿給我的時候,驚了。
佰微疑云
筆記本是聯(lián)想的G480,固態(tài)是佰微,筆記本就算了,佰微是什么固態(tài)????
嚇得我趕緊查查這是什么固態(tài)。
然后在百度第一頁找到了這家公司的官網(wǎng)。
網(wǎng)頁做得不錯,貌似還是很靠譜的
然后找到官網(wǎng),似乎是一家專門做存儲的公司,從成立以來一直專注存儲領域,主要側(cè)重B端存儲,2016年獲得惠普品牌授權,合作研發(fā)生產(chǎn)并銷售惠普存儲產(chǎn)品,包括固態(tài)硬盤、電腦內(nèi)存條、移動固態(tài)硬盤等,佰維為HP研發(fā)生產(chǎn)的存儲產(chǎn)品都能通過HP官方嚴格的審查標準。
也就是說是惠普的合作伙伴,現(xiàn)有的惠普固態(tài)可能都是這家公司做的,所以問題應該不大。
開機看配置
這個筆記本極其重,還特別厚,2年前朋友還拿來做視頻剪輯、渲染,就感覺很牛批。
再看看配置,I53230,雙核四線程,8g內(nèi)存,顯卡610M和集顯,硬盤是西數(shù)的500g。所以想想這配置沒加固態(tài)2年前拿來剪輯視頻做渲染,真的牛批。
跑個分,接近6w。
拆裝
拆硬盤
好奇心驅(qū)使我看看這是什么樣的固態(tài)。整個包裝以紅色作為主色,上面還有鳳凰,左上角是佰微logo,右邊是容量,還有Phoenix2.5 SSD的字樣,往下是4個特色logo,高速讀寫、持久耐用、靜音運行、更低功耗,相比其他品牌,內(nèi)容相對簡單明了。
背面是免責聲明,下面還有公司和標簽。
打開后是硬塑料包裹的硬盤和贈送的4顆固定螺絲。硬盤以銀色為主,中間是佰微的logo,下面是固態(tài)硬盤的英文字樣。包裝主要有說明書、螺絲和硬盤,硬盤背面是固態(tài)常見的硬盤信息,問題不大。
在得到朋友的允許,承擔白給一頓和終身售后下,決定拆開硬盤看看里面是什么內(nèi)容。
硬盤外殼使用的卡扣連接,沒有螺絲,所以直接拆開即可。拆開后主板由3顆螺絲固定,擰開就能拿下來了。
可以看到主控使用的是聯(lián)蕓的MAS0902A,顆粒是BW29F1T08EMHAFJ4,單顆128g,正反面各兩顆。
所以硬件方面就這么多了,還是看看實際性能怎么樣。
拆裝
因為只需要換硬盤和拆光驅(qū),所以外面需要擰的螺絲只有2顆,底板固定的2顆。
先把電源拆了,有兩個扣,向兩邊撥即可,滑出電池。
擰開后可以看到硬盤、內(nèi)存、網(wǎng)卡,繼續(xù)拆,擰掉固定硬盤的2顆螺絲。
擰開后可以看到西數(shù)的機械500g,有4顆固定螺絲,擰掉即可,繼續(xù)拆掉。
對比兩個硬盤大小一致。然后我們繼續(xù)拆。
這款光驅(qū)固定螺絲在硬盤旁邊,有些是在外殼,大家根據(jù)實際情況找,有些是鍵盤螺絲,別擰錯了扯半天扯不出來。
擰掉之后就能嘩啦出來了。
可以對比一下兩者的區(qū)別,上面是我之前留下的支架,下面是拆出來的光驅(qū)。
光驅(qū)硬盤支架有2種尺寸,7mm和9.5mm,所以要根據(jù)自己的尺寸進行選擇,買小了不要緊,買大了就塞不進去了。
我的是7mm的,所以會有些空隙,我準備了一個墊,問題不大。把固態(tài)裝到原配支架,機械裝到光驅(qū)硬盤支架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光驅(qū)上有一個小構造,需要從光驅(qū)上拆下裝到光驅(qū)硬盤支架上,這樣放回筆記本才能擰螺絲固定住。
裝回去就好了。
光驅(qū)硬盤支架需要擰螺絲固定,特別是這個方向,全擰進去,擰不進去就擰出來,不然裝不進去。
塞回去,少了一塊擋板,需要從光驅(qū)上拆下來,扣上就好了。
原來的機械硬盤開機1分鐘,好久沒有見到這樣的時間了。
創(chuàng)建分區(qū)
在設備管理器中可以看到BIWINTECH Phoenix 512G和原來的西數(shù)500G機械盤。
在計算機右鍵選擇管理。打開磁盤管理可以看到未分配的硬盤,所以新建簡單卷即可。
不特別分區(qū),所以直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就好了。
512g的佰微實際容量是476.94g,相比500g的西數(shù)容量要多一些可支配的空間。
打開CrystalDiskInfo看看硬盤的情況,放在筆記本主硬盤位置溫度還是挺高的,不過筆記本的散熱擺在那里,通電次數(shù)3次,通電時間0小時,全新確定,另外可以也可以看寫入量和讀取量,還是很透明的。
系統(tǒng)遷移
這里主要用到傲梅的分區(qū)助手。
打開軟件可以看左邊區(qū)域,遷移系統(tǒng)到固態(tài)硬盤、上面區(qū)域遷移系統(tǒng)都是擺的比較醒目,所以直接選擇遷移系統(tǒng)到固態(tài)硬盤。
選擇需要遷移到的目標硬盤,就是之前新建的F盤,下一步。
選擇分配的空間大小,應該會和目前的系統(tǒng)盤大小一致。所以也直接下一步。
直接選擇完成。
完成后是沒有**作的,需要到左上角選擇提交才會開始。
可以看到**作的大致內(nèi)容,確定沒有問題直接執(zhí)行。
選擇進入PE模式,這里會重啟進入PE系統(tǒng)
后面全程自動不需要**作,中間有硬盤對拷,速度取決于硬盤,所以等了一段時間自動重啟。
保險起見進入bios選擇硬盤啟動順序修改為佰微這款固態(tài)。F10保存重啟。
成功進入系統(tǒng),不過變成G盤,順序有點錯亂,不過后面修改盤符就好。
再看看硬件,主硬盤變成佰微,跑分也從1700提升到了13000,所以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。
性能測試
AS SSD Benchmark
順序讀寫508mb/s和470mb/s,4K讀取22.85mb/s,寫入61.41mb/s,表現(xiàn)中規(guī)中矩。
CrystalDiskMark
數(shù)據(jù)都在比標稱的順序讀取530mb/s,寫入500mb/s要高出一些,4k表現(xiàn)比在AS SSD中要好。
TxBENCH
這里數(shù)據(jù)和AS、CDM測得的數(shù)據(jù)差不多,而且非常穩(wěn)定。
ATTO
在ATTO的跑分里發(fā)現(xiàn)小文件的速度基礎相對高,而且速度提升也很快,后期速度穩(wěn)定寫入494mb/s,讀取524mb/s。
HD Tune
主要測試緩存大小,結(jié)果測了3次才找到具體的數(shù)值,第一次測50gb,結(jié)果速度一直很穩(wěn)定沒有下降。
然后又測試100gb,發(fā)現(xiàn)依然穩(wěn)定沒有下降的趨勢。所以繼續(xù)放大到200g。
總算找到緩存大小,大概118gb這樣,而且緩外速度的下降沒有特別明顯,讀取依然穩(wěn)定,寫入降到400mb/s左右。經(jīng)過了解這款產(chǎn)品使用了Dynamic SLC FW技術,對不超過設置的高速緩沖區(qū)大小的文件,讀寫性能非常友好,實際表現(xiàn)也是這樣。
總結(jié)
這次升級還是比較簡單,換個硬盤換個光驅(qū)就搞定了,系統(tǒng)依然用win7,因為朋友需要,光驅(qū)換成硬盤也是朋友要保留文件,所以買了個光驅(qū)硬盤支架。系統(tǒng)遷移也是非常順利和簡單,整個體驗都不錯,比較意外的是佰微這款固態(tài),以為是雜牌,沒想到和惠普有合作,而且性能表現(xiàn)不俗,測試過程中速度保持穩(wěn)定,小文件的表現(xiàn)好,另外緩存夠大,超出緩存降速不明顯。
以上,感謝閱讀。
微軟能讓你的顯卡,白嫖一倍的性能
今年對喜歡玩游戲的小伙伴們來說想必是十分開心的一年。
因為除了《 看門狗:軍團 》、《 賽博朋克 2077 》一類的新作,還有不少像動森、肥肥 7、騎砍 2、吉爾的微笑 3 一類的「 超級冷飯 」。
回鍋飯炒的那叫一個香。
不過有些小伙伴可能還沒體會到游戲的香氣,機箱里的顯卡就已經(jīng)傳來了陣陣烤肉的味道。
差評君掐指一算,原來又到了換顯卡的季節(jié)。。。
不過興許是我們的囊中羞澀被巨硬爸爸發(fā)現(xiàn)了,微軟搶在新游戲之前發(fā)布了最新的 DX12U 圖形接口,囊括了一堆新技術。
而在新技術的加持下,我們的顯卡可以白嫖最多一倍的性能提升!
大家來和差評君設想一下:今天我花一千元買來了一塊 GTX 1650 顯卡
結(jié)果一覺醒來,顯卡性能直接等價了兩千多塊錢的 RTX 2060 —— 開心不開心,意外不意外?
以往顯卡都是越用性能越差,這一次突然逆勢暴漲聽起來好像有那么點兒魔幻。。。
那么接下來,差評君就給大家盤盤這個 DX12U 是怎么回事吧。
其實 DX12U 的全稱是「 DirectX 12 終極版 」,也就是微軟最新版本的圖形接口,是之前 DirectX 12( DX12 )圖形接口的升級版。
圖形接口有點兒像是個有些小權力的包工頭,被夾在游戲和電腦顯卡的中間。
如果我把游戲比作「 房屋設計師 」,顯卡比作「 裝修工人 」的話,大家大概就能明白了:
悄悄敲黑板 ▼
就像設計師不會直接指揮工人,游戲本身也不會直接調(diào)動顯卡。因此它得把自己的需求,就好比說 “ 我想要個球 ”,告訴系統(tǒng)的圖形接口代為轉(zhuǎn)達。
等系統(tǒng)的圖形接口琢磨明白 “ 球是怎么畫的 ” 之后,就會開始指揮顯卡在我們的顯示器上畫球了。
大概這么畫 ▼
以前的時候,DX 圖形接口就像是個一絲不茍的包工頭,游戲讓畫一個球,它就真畫一個球,一點兒都不帶偷工減料的。
但這一次的 DX12U 開始學會偷工減料了:這個球的背面估計沒人看,那我就不畫了。
這是因為 DX12U 引入了一項名叫「 網(wǎng)式著色 」的技術,把游戲里的圖形按照重要程度排了個三六九等。
那些面對著顯示器、靠近畫面中心的物體表面,DX12U 會指揮顯卡認真渲染。
至于物體背面,以及那些被擋住的物體,畫個大概就得了;等什么時候玩家翻過來看了,再認真渲染。
畢竟顯示器只有一面,游戲能把這一面渲染好就足夠了。
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:顯卡省下了接近一半的運算資源,可不就是性能翻倍了。
而除了能夠根據(jù)物**置搞差異化渲染之外,DX12U 還引入了一項名叫「 可變速率著色 」的功能,給畫面區(qū)域也搞起了差異化渲染。
經(jīng)常玩賽車游戲的小伙伴可能會有這么個發(fā)現(xiàn):越是靠近畫面下方,動的越快;遠處的天空、山脈、道路的盡頭反而是沒什么變化的。
可變速率著色就是利用了這個特點,重點照料那些頻繁變動區(qū)域的畫面 —— 至于那些遠處的畫面,則會適當降低整體精細度。
大概意思就是:天空區(qū)域( 屏幕上半部分 )的變化不大,就按 720p 分辨率渲染吧。
這樣空閑出來的顯卡資源不但可以把地面區(qū)域( 屏幕下半部分 )的精度拉滿,還能把整體幀率提升接近 15% 。
什么叫做為用戶用戶體驗 摸魚 著想啊。( 戰(zhàn)術后仰.jpg )
而且按照微軟的設想,可變刷新率對 VR 游戲的提升會更大:以后只有眼睛盯著看的區(qū)域才會拉滿畫質(zhì),其他區(qū)域的畫面一概糊掉。
差評君相信,一旦運算資源得到有效 摸魚 釋放之后,以后的 VR 游戲會做的比現(xiàn)在更貼近真實。
估計到時候,VR 吃雞、VR 女友一類的游戲會變得更有意思了。
不止這些,除了在畫面渲染方式上做手腳之外,DX12U 還提高了顯存的利用效率。
顯存就好比是個臨時倉庫,假如顯卡要渲染一個球,那渲染球需要的物料就會先被臨時準備好,隨時等待調(diào)用。
但顯存容量是隨著顯卡釘**的,比如有的顯卡是 3 GB,有的是 6 GB,有的是 8 GB。
如果誰的顯存是 12 GB 的,那一定是買到了假顯卡,請受害者在評論區(qū)留言,我拿不銹鋼盆跟你換,保證童叟無欺。
咳咳,跑題了。
反正就是,隨著畫面的不斷刷新,如果顯存清理老舊資源不及時的話,畫面就會爆掉。
而以往的圖形接口,因為沒有明確規(guī)定怎么把顯存里沒用的素材清理掉,顯存很容易被沒用的素材占用。
沒有了足夠的地方扔素材,新渲染出來的游戲畫面就很容易出現(xiàn)景物閃爍之類的情況了。
因此 DX12U 引入了一個名叫「 采樣器反饋 」的機制,給游戲和顯卡中間增加了一個傳話筒。
使用了這項技術之后,游戲可以在用完某項素材之后告訴圖形接口:“ 這個素材沒用了,你看著處理吧 ”。
之后圖形接口就會跑去指揮顯卡清理無用素材了。
根據(jù)微軟開發(fā)人員的早期測試,同樣一款游戲,原本的顯存占用大概是 500 MB。
但是在啟用采樣器反饋之后,顯存的占用降到了 50 MB,前后足足差出了十倍!
當時那些因為囊中羞澀,在 3 GB 和 6 GB 顯卡中選擇了前者的小伙伴們,你們以后大概就不會遇到爆顯存導致的畫面掉幀了。
哦對了,以前被 RTX 顯卡獨享的「 光線** 」功能這次加入到 DX12U 套餐里了。
光線**技術能夠讓游戲里的景物反射出最接近真實的光效,是今年幾家大廠爭相發(fā)力的技術突破點。
以往啊,要想在游戲里用上光線**,怎么也得用上兩千元往上的 RTX 2060。
但以后,不要什么 RTX,不要什么專利光追核心;就算是 AMD、英特爾,只要你的顯卡支持 DX12U,我們就是能在游戲里用光線**的好兄弟。
加了光追濾鏡的 Minecraft,人人都能玩上。
說了這么多,估計大家已經(jīng)等不急想讓家里的顯卡坐地升值了。
不過大家也別高興太早,白嫖來的性能提升必然是有前置條件的:
首先,圖形接口需要**作系統(tǒng)支持,所以在使用之前,我們需要先把電腦的 Win 10 系統(tǒng)升級到最新的 2020 年 4 月更新版本。( 正式版會在五月份開始推送 )
除此之外,游戲也需要集成最新的圖形接口 —— 新游戲肯定都會集成最新的 DX12U 接口,老游戲就只能祈禱官方會善良的打個升級補丁吧。
看起來好像是沒什么問題了:系統(tǒng)更新不難,新游戲也妥妥會用新技術。
所以最后需要注意的,就是我們的顯卡了。
雖然紅綠藍三家的顯卡都支持 DX12 圖形接口,但是能支持到最新 DX12U 的,只有使用了「 圖靈 」架構的 NVIDIA 顯卡。( GTX 1650 及以上 )
之前買了 GTX 1650 的小伙伴,恭喜你們馬上就要再白嫖一倍性能了。
倒不是說微軟有失公允,實在是 DX12U 這次的幾樣新技術其實都是 NVIDIA 幾年前在自家實驗室里搞出來的,自然早就在硬件上做好準備了。
不過隔壁 AMD 支持 DX12U 的新款 GPU 已經(jīng)被新 Xbox 用上了,估計新顯卡的發(fā)布也不遠了。
就是可憐了差評君手上的 RX 480、580、5700 和 5700XT 了。。。
嗟呼!遙想當年 DX12 剛發(fā)布的時候,由于微軟借鑒了 AMD 的 Mantle 技術,A 卡在多款游戲的跑分上超過了當時的 N 卡。
數(shù)據(jù)來自 AMD,差評君制圖 ▼
原本我以為 AMD 能徹底翻身,結(jié)果到頭來依舊是起了個大早,趕了個晚集。身為 AMD 鐵粉的差評君心痛地捂住了胸口:
“ 這一局,依舊是 NVIDIA 贏了啊。。。”
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,記得收藏關注本站。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轉(zhuǎn)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/196451.html